其實我很希望在座的天貓和騰訊在場的時候我們一起分享討論這個問題,支付到底是不是O2O生態(tài)的重要一環(huán)。隨后當你把這個商品進行交易完了以后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可以進行口碑傳播。我們在微信、微博如果要找大號粉絲等等,全部都是要付錢的,而且現(xiàn)在付費變成這兩大陣營自己買單。這些大號逐步的變成了自媒體,甚至我覺得微博都要和你分一杯羹。最后會造成營銷的成本。所以我們拿我們的用戶進行口碑營銷才是我們最廉價。我們現(xiàn)在和中國聯(lián)通合作了一個流量包的商業(yè)計劃,當我們的用戶購買了我們的商品,你可以做什么,就是把你的用戶一旦成為購物進入網(wǎng)絡(luò)上進行微博微信的分享,我可以送他一個5兆或者10兆的流量包。在三四線城市對流量包的需求以及渴望度比一線二線的需求更高。

比如我一個月手機的流量是1.8G,用戶體驗是最重要,如果可以一個步驟解決問題為要做三個步驟達到我要的數(shù)據(jù)我們利用我們的移動CIO研究什么,研究用戶的行為。這才是最重要的。剛剛說完我們的用戶場景以后,我們歸納四點:時間、人、地點、內(nèi)容。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精準式的營銷。

基于精準的營銷利用我們的CIM系統(tǒng)對它的營銷的時間策略等等做一個最佳的方案給你,可以連通你的郵件、微信做智能化的發(fā)布。所以我想告訴大家,首先你要學會選擇什么樣的工具。

說了那么多,我還是要談一下我們對O2O的想法。第一個就是一個用戶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行為軌跡。我們的一切都是圍繞著行為去改變,用戶為什么這個時點要用手機,為什么我們想到唯品會,他要發(fā)布的行為是9點鐘10點鐘進行搶購,他們認為這個時間相對用戶的還是初期的狀態(tài)。因為上海是9點到6點上下班。很多人一開始打開電腦就進入狀態(tài),進入上班的時間是9點半以后。而且還推出兩個時間,就是上午的9點和晚上的9點到10點。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里來研究,我們要研究他們的行為,行為非常的重要,不是特別關(guān)注年齡。所以我們的CIM告訴你們,行為一樣可以記錄下來。